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楊淑君事件政府一連串錯招!

我國跆拳道國手楊淑君這次前往中國廣州參加亞洲運動會,卻遭到中國籍的技術代表「指控」電子襪違規,因而被韓裔菲籍裁判判決「失格」的事件,不僅是一個國際運動場上的糾紛案件,更是一個國家因應各種外部挑戰時的治國能力檢驗。馬英九政府在第一時間錯失了黃金處理時機,錯估了事態可能發展,錯判了人民的感受程度,進而做出了一連串錯誤決斷,才是這個案例凸顯出來最值得國人憂慮的大問題。

保護國人是政府設立的唯一目的,這個基本點如果做不到、做不好,這個政府即無繼續存在的價值。政府的能耐,也是國力的重要表徵,但平常空口白話,難以檢證,只有在關鍵時刻才知真功夫。一旦主政者遇事無法指揮若定,通不過考試,往往造成對人民的嚴重傷害,例如去年的八八水災;甚至國家尊嚴也將因此受創,就如這次的楊淑君事件。

楊淑君在亞運奪金希望甚濃,未料殺出一個攔路虎,中國的技術委員趙磊,此人經查,原來與中國選手吳靜鈺關係匪淺,楊淑君「失格」後,吳終如預料取得金牌。此一「巧合」,實在「巧合」,只能說:在決勝的場域,台灣與中國的利益明顯矛盾互斥,雙方國民各有不同甚至對立的支持認同。同時,台灣代表團秉於運動精神不會搞小動作,更是絕大的差別與異質所在。

做為政府,對此若有正確認識,當楊淑君坐在競技場上痛哭的畫面傳回國內,行政院就該訓令人在廣州的體委會主委立即在第一線交涉,並出面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政府的態度與步驟,讓人民感受政府實際的存在。但馬政府卻保持緘默,拖到第三天看民怨難止、苗頭不對,才被迫表態。但勇於內鬥、怯與外爭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時不我予。這是第一錯。

馬政府何以會反應遲鈍、距離民意遙遠?這點暴露了當局在精準掌握情勢,及時作出正確判斷的危機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同時在程序上,應以實際主持相關政務的行政院為主要運籌,但卻傳出竟由對國際體育賽事並非專業單位的國安會進行沙盤推演,以及其建議當局必須「審慎」的說法,此一傳聞至今並未見國安會否認。若此為真,說明這個政府成立至今連如何運作國家機器,皆停留在「見習生」階段,相當駭人聽聞。今天是體育,未來如果是其他更迫切事項,後果豈能想像?這是第二錯。

由於接連錯誤,重創了政府信譽,也危及國民黨五都選情,馬政府隨之矯枉過正,採取了一連串目的實為「救選舉」的民粹手段,於是錯上加錯。例如,馬總統公開宣佈他親自電召行政院長或副院長,在楊淑君返國時要去機場接機;甚至,政務委員曾志朗遠在哥倫比亞開會,馬政府把他緊急調往中國,而他經美國再轉飛廣州,已經二十一日,只與楊淑君握了手,轉送吳敦義的慰問信,對著國內媒體罵了兩句,次日楊淑君返抵國門,對案情釐清毫無作用。上述情節,不得不讓人想起八八水災時,馬總統放著軍方資源不會用,卻打電話給台北市消防局長徵調橡皮艇瞎指揮的往事。

一方面標榜「高規格」接待,一方面這個政府在打國際官司的決策上,卻自曝其短、思慮草率。行政院週日才召開記者會由新聞局長表示已委託律師研究將本案告上「國際運動仲裁庭」,第二天,律師卻說訴諸「國際運動仲裁庭」不僅曠日廢時,甚至台灣選手參加二○一二奧運的資格可能受到影響,反而建議到廣州去告韓裔的世跆會秘書長,問題是︰中國法院如何傳外國人到庭?台灣又以什麼身分提告?「中國台灣」嗎?不到二十四小時,打國際官司之議就面臨挑戰,這是笑話。為政不是兒戲,此種決策品質,專業不足,是足以致命的執政大忌。

楊淑君事件,以馬政府目前的作為來說,在選後不了了之,恐怕已是必然宿命。因為,因應變局已經溢出了這支團隊的想像範圍之外,台灣不能老是重複的補破網,補破網的政府是不可能帶領台灣前進與超越的。20101123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