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美國灑鈔票救經濟 台灣要省思

美國灑鈔票救經濟 台灣要省思
不吐不快 - 大家一起來
作者 自由時報/自由廣場/盧信昌
2009/03/30, Monday
財政融通是金融海嘯發生以來的首要難題,在延後加稅(對後代子孫)、海外舉債(跨地域的借貸)之外的就是貨幣融通,亦即由聯準會直接來購買政府債券,美國新近發布的措施就是準備由聯準會砸下一兆餘美元,來購買長期公債,以及二大聯邦房貸機構:房利美與房地美之房地產債券。

此一舉措直接對債券市場注入資金,既提升市場流動性,也引導長期利率的降低,是可以促成債券市場的交易,減少恐慌性賣壓的出現;但是由政府直接介入金融市場,等於是間接承認了先前的金援貸款,甚至是由買債轉持股的投入並不足以穩定軍心,遑論去整頓這些金融機構的財務黑洞呢?

如今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層出不窮,出手闊綽、快又猛,用心良苦卻漫無章法,所傳達出的決策邏輯混沌難解。既然救援的難度與額度需求都已經大到無法想像,那麼直接做金融交易,希冀維持住公眾的持股信心,自然是最後的招數了,不必懷疑山姆叔叔讓你靠。

但是長期公債的利息將會因此看跌,市場自然會預期以美元計價的名目資產的報酬也看低,即使在短期內債券的價格有獲得支撐,拋售求現的意願卻不必然減少,匯出的金流就會壓抑美元的幣值。幸而全球央行聯手維持美元幣值的決定很明快,以相對幣值的維持,試圖減少恐慌性的逃匯發生,這部份的干預力量到目前為止還算成功。

表面上看,聯準會的積極買債只是在作信心調節,只是管控稍有不慎就會變成是在印鈔票來救經濟,以對聯準會的債權增加(美元),換取對政府債權的減碼解套。現在的景氣緊縮,的確有利於穩定價格水準,但是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並不高,一旦通貨膨脹開始飆高,或者是各國的經濟成長互有消長變化時,聯合拉抬美元幣值的共識,又還能維持多少時日呢?畢竟共患難時是比較容易有共識的。

呼籲金管機關,必須審慎提防以美國為首的救市政策,其實正在醞釀另一回合的自欺欺人!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