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電影:印度片「三個傻瓜」& 觀後感想
新聞報導 - 自由論壇
作者 Nathan
贊若
2012-08-17
日前週末晚上剛好有時間可以看第四台,有一台要演一部美國喜劇,有一台要演口碑電影印度片「三個傻瓜」(3 Idiots),原本想說看美國搞笑喜劇好了,因為不知道片長將近3小時的「三個傻瓜」好不好看,後來想說已經看過太多美國喜劇了,杜正勝教授上次也說台灣人太缺乏國際上的知識,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試看印度片「三個傻瓜」,因為電影多多少少可以呈現當地的文化。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的台灣研究所,課程中就有台灣電影的研究,所以嘗試了第一次看印度寶萊塢(Bollywood)類型的電影,偶爾要跳脫傳統商業電影的窠臼,認識其他國家的樣子,才不會像我活了幾十年才知道加泰隆尼亞。
跳脫窠臼也正是本片的主軸,電影故事是在講兩個印度知名工學院的學生,遇到了一位喜歡挑戰印度學校僵化體制的天才室友,三個人在學校裡發生的事,以及出學校後的人生發展。事實上電影無法呈現某個國家真實的樣貌,但總是一個印象;就好像我們看台灣電影,不會覺得那是百分之百道地的台灣生活狀況,但總有幾分真實。電影一開始就很驚奇,原來印度人開飛機,機長頭上還會包著印度傳統的包頭巾(google 一下 包頭巾的是錫克教徒)。
預告片
(video source: qlra77)
預告片會讓人誤以為這只是普通的喜劇片,但其實這是一部會讓人又哭又笑的勵志片,雖然一開始對於電影裡的印度歌很不習慣,但又覺得這似乎就是印度的味道,也很佩服能寫出這個精采的故事的作家,導演拍攝的手法也很幽默,例如片中有一位學生家境很窮,同學形容他家像是50年代黑白片才會出現的場景,所以每當鏡頭帶到那位同學的家裡時,畫面就自動會變黑白的~
言歸正傳,整部片主要是在諷刺印度大學的文憑主義與金錢主義,片中提到了,大家讀工學院,無非是想獲得文憑,當工程師,想辦法賺更多錢,最後"移民美國",跟台灣似乎有點類似,真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教育問題,而美國的印度移民的確是很多。因為是勵志片,所以片中有一些台詞還蠻不錯的,例如男主角的口頭禪是「一切沒事」,因為他說人的心很膽小,所以要常常說「一切沒事」來安撫自己的心,而旁人就問這樣難道問題就會解決嗎?男主角則說,不會,但會讓你比較有勇氣,哈!
片中比較經典的台詞是「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來找你,而不是去追求成功。」這讓我想到了Apple產品,Steve Jobs 的確是一位追求卓越的執行長,要求完美的個性,讓Apple電子產品變成時尚產品,大家喜歡買,Apple就成功了,反倒是被網友戲謔內建「九二共識」的某品牌手機,以為討好中國,產品銷售就會成功,結果到現在連續好幾個月被法人與外資看衰。
所以片中一直在探討,到底要聽從父母的規劃去工學院,還是依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由於印度很多地方還是很窮,因此大多數家長還是投資自己小孩去讀將來可以賺錢的科系,希望家裡能翻身。片中還批評到了印度古老的「種姓制度」,以前讀書提到印度「種姓制度」,大家大概只剩下記得有「賤民」這個階級,當時同學還會拿來開玩笑,儘管印度已經廢除「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的影響,近年來還是有一些過去「賤民」階層的人遭到迫害。並不是每個窮人都能像電影演得那樣幸運,遇到一位天才型的同學,改變人生的際遇,所以現實生活還是需要自己評估,只是電影提出不同的看法。
電影裡還有一點蠻特別的,就是除了印度語,片中人物對話,夾雜相當多的英語,不知道這是電影故意演的,或是印度人平常就會這樣夾雜?我們對於其他國家的知識實在太少,因為新聞都在報林書豪(Linternational News?)
寫到這裡,沒透漏太多劇情,一方面是劇情太豐富,很難寫完整,一方面也希望大家有空可以看這部電影,真的很值得看,難怪獲獎連連,我們活這麼大,好歹也該要看過一部印度電影吧?!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勵志片,看完多少會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
「三個傻瓜」近期播放時段:(from atmovies)
緯來電影台
【寶萊塢發燒夜】 ☆三個傻瓜 印度語
08-18 (六) 23:40~03:15
(如果太晚了,可能就要再等以後的時段,或是錄起來,或是租DVD,片長快3小時)
延伸閱讀:
經濟發展帶來升學壓力 印度學子自殺率激增
贊若的BLOG-台灣奶神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