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護國七不衰法

護國七不衰法
不吐不快 - 同修的文章感言
作者 Light | 贊志
2010/06/08, Tuesday





(圖為楊緒東醫師所繪心靈畫作~【正氣(二)】)
佛陀晚年在靈鷲山傳法。當時印度恆河下游南岸有一大國,名叫「摩竭陀」,靈鷲山即位於該國首都「王捨城」的城郊。靈鷲山雖為佛陀傳法之處,但周遭的「摩竭陀國」卻與北方的「跋耆國」交惡,並企圖要消滅跋耆國。當時「摩竭陀」的國王名為「阿闍世」。阿闍世常說跋耆國人越來越強盛,常常不順從我,因而起衝突,我遲早要把他們所有人徹底消滅,讓他們遭受到無量的災厄。有一天,阿闍世聽說佛陀在王捨城附近的靈鷲山說法,於是便派遣一位名叫「禹捨」的大臣,就攻打「跋耆國」的事,前往徵詢佛陀的意見。因為阿闍世深信做人實在的佛陀不會說謊話,必定具實以告。禹捨於是乘坐最好的馬車,並帶領五百輛馬車前往靈鷲山。車隊行至靈鷲山,禹捨下車步行至佛陀所在之處,拜訪佛陀。

禹捨代阿闍世向佛陀請安後,便直說來意。佛陀聽聞他的來意,便對禹捨說:我曾經在跋耆國遊化,為他們說「七不衰法」。跋耆國人若能信受奉行此七不衰法,那麼跋耆國人一定會勝利。

初聞七不衰法的名號,禹捨並不瞭解此法的內涵。禹捨於是向佛陀提出請求,希望佛陀能詳加解釋七不衰法,讓摩竭陀國人民也知道七不衰法的真義。此時,佛陀回頭詢問執扇隨侍在後的阿難,以瞭解跋耆國是否實踐了此七不衰法。在往來的問答中,證實了跋耆國已實踐七不衰法。

此七不衰法為:一、國內百姓皆定期參與集會;二、人民共同集會,決定國家大小事,共同使國家興盛;三、不輕易更改現有制度,善行良好的既有制度;四、不以力量、威勢來侵犯婦女與童女;五、尊重德行崇高者,並且共同敬仰、供養,奉行教誨;六、維護既有寺廟。原本所進行的佈施持續進行,不廢止。既有善行也不減少;七、護持修行有成的阿羅漢。願他方的阿羅漢能來國內修行,目前在國內修行的阿羅漢能長久住世。護持善法,使阿羅漢的日常生活所需能不於匱乏。佛陀明確告訴禹捨,若跋耆國能行此七不衰法,即使面對摩竭陀國的侵略,跋耆國則必勝,不衰 亡。

聽聞佛陀的開示,禹捨便覺得阿闍世將無法戰勝實踐七不衰法的跋耆國。恭敬向佛陀告別後,便回國秉告阿闍世王。阿闍世王得知跋耆國力行七不衰法後,也放棄興兵攻打的計畫。

後來,此七不衰法更成為佛陀帶領僧團的運作規範。七不衰法中的首要與次要兩項,即是強調民主思想的重要。相對弱小的跋耆國只要實行民主制度,人人定期參與集會,共同為國家的興盛而努力,便能強國抗敵。因此,實施民主制度的國家,即使面對鄰近霸權國家的侵略危機,仍能必勝,不衰亡。

第三不衰法,說明法治的重要性。每個人應遵循制度,而不加以破壞。不要因為人為因素而去破壞多數人所遵循的既有良好制度。

第四不衰法,聖凡平等。人與人之間本來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人生而平等,不因性別而有差異。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低落不如男性,而且女性在體型與體力上有先天的弱勢,但也不能代表男性能以自己的優勢來欺壓弱勢的女性。另外,女性也代表弱勢者,在各方面的發展較為強勢的人,不能欺壓較為弱勢者,應彼此尊重,此即人權、平等之真義。

第五不衰法,尊重善知識與德行崇高者。先知先覺的聖者能為眾人所效法的對象,能為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或是個人前途發展指引明路。因此,為了國家與個人發展著想,應聆聽他們的教誨並加以實踐。

第六不衰法,知道並不足夠,還要身體力行。佛陀不僅想要讓所有人了解正法的殊勝,更崇尚將佛法實踐於生活之中,鼓勵每個人進行各種隨緣財、法與無畏佈施,力行各式各樣的善行。

第七不衰法,護持正法。護持正法的修行者,使其有所成就後能將正法廣傳,讓每個人都能 體聞佛法的馨香。

佛陀立足世間,轉大法輪。他除了告訴我們要慈悲濟世,自己更身體力行。成佛後的悉達多並非致力於佛法的傳揚,就完全不理會世俗的紛爭。事實上,佛陀所生存的時代,乃是各國不斷相互攻伐的時代。徹悟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面對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他透過七不衰法來引導國家的發展,因而化解殘酷戰爭的發生。直至涅槃前,他仍以正法引導跋耆國的國家發展方向,平息阿闍世王想要消滅跋耆國的企圖。

佛陀覺悟後仍設法利民益生,避免紛爭,使民無畏。台灣目前面對共產中國的虎視眈眈,意圖將台灣以不正當的手段納入中國版圖。這個情境,就像當年摩竭陀國意圖征戰跋耆國一樣。若佛陀面對共產中國,應會為他們講述七不衰法,引導中國走向民主化。對於民主台灣,應也會大力護持民主制度,使台灣能必勝,不衰。只是這些佛陀的作為都被佛教徒所刻意忽略,單求未知的西方世界和來世,不力求挽救眼前人間淨土的爭戰紛擾。後世佛法的信仰者,佛陀的追隨者,應效法佛陀的大慈 悲、大智慧,團結力量,維護台灣的民主制度,引導中國走向民主。

七不衰法: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26_035.htm

延伸閱讀:
贊志的 BLOG-與台灣神同在

0 Comments: